English

《2001年》预言有些过了

2000-12-31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明夷 我有话说

《2001年》是电影王国好莱坞于1968年推出的一部经典科幻片,对后来的科幻片的拍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有众多影迷。这部由著名科学家亲自编剧的影片对2001年进行了大胆预测,当我们正式步入2001年之际,回顾这部传奇影片,你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

预言有些过了

《2001年———太空奥德赛之旅》首映之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著名科学家阿瑟·克拉克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以至于笑出声来:“我们对这部影片中的道具花费心血之多、要求之严,都是空前的。”

这是发生在1968年的事。身为科学家的克拉克心中有一个大胆的科幻故事:在人类乘宇航飞船登陆木星的途中,一台智能电脑竟然胡作非为起来。为了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克拉克与斯坦利·库布里导演进行了长达4年的精诚合作,终于在1968年推出了这部轰动世界的影片《2001年———太空奥德赛之旅》。在新闻发布会上,克拉克由衷地表示:“这部影片的现实感足以使观众相信———2001年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32年转眼过去,问题也随之出现。虽然克拉克和库布里依靠这部影片一举成名,但如果今天再回过头去看一看这部影片,你同样会禁不住笑出声来———

在《2001年》一片中,地球人乘坐宇航飞船飞往太空;泛美航空公司经营起太空运输业务,世界各大城市不仅仍能见到希尔顿饭店的身影,它还在国际空间站上推出太空宾馆豪华包间。影片中有一部臭名昭著的智能电脑“HAL9000”,它逐渐对远征木星的使命生产怀疑,最后竟然试图破坏这次远征活动。

其意义不容低估

美国宇航局设在加州的阿梅斯研究中心电脑科学主管皮特·诺威格指出:“六十年代,电脑主要基于逻辑原理,对一些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进行运算,比如,对一些数字进行加法运算。今天,我们编写的软件也能替我们做很多工作,这些工作实际上仍是一种计算,真正的智能电脑并没有出现,而且再过几年时间也不一定会出现。”

但无论是影评家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指出《2001年》所存在的不足时,也同时承认这部影片对后来科幻片如何描述太空以及人类对太空的理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很多没有欣赏过这部影片的人一定想看看《2001年》里的2001年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华纳兄弟公司将于2001年3月在欧洲和日本,大概秋季在美国推出重新包装的《2001年———太空奥德赛之旅》。如果你没有耐心等到那个时候,而你又有机会欣赏到“特纳古典影片”电视频道的话,那你就锁定2001年1月1日这天好了,“特纳”定于这一天播出这部影片的录像带。

如果这部影片激起你对名导库布里克的兴趣,那你就不应该在2001年6月错过观看影片《人工智能》这个机会。这部影片的剧本凝聚着库布里克几十年的心血,但他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把它搬上银幕,便于1999年永远地离开了千千万万喜欢他的影迷。

以科幻包装严肃主题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披头散发的男人伴着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般的音乐从黎明中走来。接下来讲述了4名宇航员远征木星的故事,他们要去寻找在月球上发现的神秘黑色巨石的“通信源”。

尽管库布里克口口声声这部影片以“艺术创作”为最高标准,但这部影片长期以来受观众喜欢,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非常严肃地讲述了一个人类起源的故事,也强调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我们在宇宙并不孤单。

科学家克拉克今天已经82岁高龄,目前定居斯里兰卡。最近他在一份声明中也承认他和库布里合作推出的这部影片的确影响深远。他说:“或许,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有对征服太空抱有过这么大的期望。”1945年,有人预言人类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通信。1963年,这一预言变成了现实。所以,当《2001年》问世后,很多观众并不认为影片描述的情节只是人类的幻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比尔·盖茨现在对2034年的电脑作出预测,你会对他的预测提出质疑吗?

事实上,克拉克在《2001年》的预言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应验了。例如,影片描述在“希尔顿饭店”空间站里,美国科学家鲍尔遇上了他的俄罗斯同行(包括两名女性),这多像发生在今天的国际空间站上的一幕。而且女性进入太空,是冷战时期出现的大胆预言,毕竟,六十年代是男人主宰的世界。另外在片中把鲍尔送入“希尔顿饭店”空间站的飞机,很像今天的航天飞机。当然,影片也有一些“射失靶标”的地方。鲍尔在“希尔顿饭店”与女儿用可视电话聊天。可视电话已经问世,太空游客与地球上的家里人进行可视通话却言之过早。在《2001年》的2001年,人类奔向木星;但在真实的2001年,美国宇航局肯定解决不了与失控的无人驾驶宇航飞船重新取得联系的问题。

但是,影片揭示的两个主题———太空探索与电脑发展之间的确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片中有一种外星人文化通过人类发现的秘密巨石与人类取得联系———不知道它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今天,我们仍希望与外星人取得联系。有意思的是,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木卫二(木星的四颗卫星之一)上可能有生命。

自1968年以来,人类对计算机的开发还是一日千里,甚至连“智能电脑”的研制也已步入正规。在美国麻省技术院便有一间专门用来研究“人工智能”、被冠以“HAL工程”的实验室,其目标就是创造一个“可感知人进来,并能注视人的动作,倾听人说话,与人对话”的交互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